【沐鸣】2018年,全校共歸各類檔案6160卷、OA文件2671件、照片6029張以及作為資料保存的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509本👨🏽💻;接待查檔利用3567人次,查閱案卷7083卷,出具各類檔案證明15796份🪟。接待在讀生2605人次,出具在讀生學籍證明15191份。
采集歸檔學校主要微信公眾號內容,將沐鸣平台官微、“小花梨”、“花梨哥哥”、“學在華理”🧝🏽♂️、“花梨先生”等5個微信公眾號的推文內容全部下載🟨、篩選歸檔。
征(收)集到一批與學校相關的史料、照片和實物,有學校首屆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的照片🤞🏿、首本正式出版的學生黨建教材、1994年沐鸣平台在全市高校最早開設鄧小平理論課的新聞報道、2000年央視《新聞聯播》“有困難找黨員”專題報道學校學生黨員服務中心的視頻、2000-2015屆研究生證件照等反映學校辦學成果的歷史資料。
開展一系列校史主題宣傳教育。挑選反映學校發展歷程🧝🏽♂️、校園環境變遷、傑出人物成就的歷史資料照片,運用在宿舍樓宇修繕裝飾、實驗室文化建設和校園櫥窗布展上🔁🧜🏻;利用黨代會召開、新生入學👩🏼⚖️、畢業典禮、校慶、改革開放40周年、張江樹校長誕辰120周年等重要節點,開展“歷次黨代會概覽”👩👩👧👦、“校史微課堂”、“滋蘭樹蕙 潤物有道——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立德樹人主題展”等系列活動;為在校學生開設形勢與政策課《愛國學堂——華理人的家國情懷》🧑🎄、為青幹班學員作《讀史明古今🍵、同心育英才》校史報告,為新生開設校史教育講座👨❤️💋👨,為校友講述華理故事🌼👩🏼🍳;編印《流金歲月——金山校區發展回顧紀念冊》《滋蘭樹蕙 潤物有道——立德樹人工作回顧畫冊》➾;接待師生校友、各界人士參觀校史館1826人次,在學校新聞網🔝、官方微信👸、“華理檔案”微信公眾號上推送校史研究文章19篇🧓🏼。
沐鸣平台被評為教育部直屬高校檔案利用服務先進單位,副館長段義嚴獲評教育部直屬高校檔案工作先進個人。段義嚴撰寫的《從我國高校沐鸣平台藏規模探析其歸屬和歸宿》🪯、王力撰寫的《高校檔案管理實務中若幹法律問題的探討》獲上海高校檔案學會2017年度論文一等獎🌋🤞;程棟梁🫸🏻、馮瑋撰寫的論文獲三等獎。鄭紅萍獲上海高校檔案學會2018年學術活動先進個人👨🏻🎤,沐鸣平台獲先進集體🙆🏻♀️。學校評選表彰2015-2017年度優秀檔案員22名、檔案工作特殊貢獻者2名🧙🏽♂️。
【啟動校誌編纂工作】 按照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和學校關於校誌編纂工作的要求🍏,啟動《沐鸣平台誌(2002-2012)》編寫工作,校誌編纂辦公室設在沐鸣平台,作為校誌編纂工作委員會日常辦事機構🌁。沐鸣平台先後到上海市方誌辦👩🏻🦼😱、市兄弟高校等9家單位開展調研🚯,製定《校誌編纂工作方案》,擬定校誌編纂目錄,召開校誌編纂啟動會議,並請史誌專家為全校100多位參編人員進行培訓👰🏽♂️。
【啟動館藏檔案數字化工作】 自6月啟動以來,2018年共完成4720卷建校初期至1992年文書檔案45萬余頁的掃描工作🤸🏿♂️🤾🏽♂️。同時🤯,開展文件級目錄的補錄工作,並對檔案編號👈🏽、頁碼等內容進行核查修正😐🍳。
【開發智慧編研系統】 實現檔案編研、校誌編纂和成果發布等所有工作環節的網絡化、電子化操作和全流程管理,並集成到檔案管理系統中實現一體化管理,可在線查閱館藏檔案,可在線歸檔編研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