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4月成立的中華慈幼協會是一家以“創導實施各項有關兒童福利事業🌯,為全國兒童謀幸福”為宗旨的組織。該會以蔣介石為名譽會長😈,以孔祥熙為理事長。為了使兒童福利事業能夠引起更多人士的關註,中華慈幼協會展開了各項積極的活動。而倡議設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屬於兒童自己的節日——兒童節就是其幾項重要的舉措之一。
1931年3月7日🧝♀️,中華慈幼協會向上海市社會局,並請該局轉呈上海市政府及南京國民政府🕧👩🏿🦱,請求設立兒童節✬。其具體事由如下🤱🏼:
竊以為國家盛衰,視乎民族,民族強衰,視乎兒童👊🏼🅾️;是兒童為國家未來之主人翁,亦即文化轉移之中心點,東西各國莫不註重於兒童事業💱,故有兒童法律,兒童法院,兒童事務局種種之設備。日內瓦且有保障兒童權利之正式宣言🙆🏼♂️。美國更以五月一日為兒童節,日本則以三月三日為女童節🤴,五月五日為男童節🐈⬛,全國一律遵行🍂。考之我國,王製有慈幼之條💖,先哲有少讓之調,並非不註重於兒童事業,惟國家設有教育專官🫣,各地方亦有小學校幼稚園之建設,而民智未開👨🦯➡️,多視為無足輕重之舉🙇♂️。當茲國民教育未能普及之時🎖,強迫教育不能實施之際,若無重要之表示,不足以喚醒人民。謹擬選擇令日,規定為兒童節。仿照鄰國辦法,呈請通令全國👨🦽➡️,遵於是日舉行各處演講關於維護權利之種種方法✝️,引起民眾註意🙇🏿♀️,使人人有慈幼思想,人人負慈幼責任🕵️♀️🛄,並可使兒童自知所處之地位,庶擴大慈幼範圍樹強國強種之基👁🗨。
同時該會建議應將兒童節設在每年的4月4日👨🏽🎨。這是因為這天“正值春令🧈,且屆植樹節,以氣候論💆🏻,南北相同”🛻;而且這天又與過去的“三三”(農歷三月三日👩👧👧,上巳節)、“五五”(農歷五月五日,立夏節)、“七七”(農歷七月七日,七夕節)🫖、“九九”(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以及當時的‘十十’(10月10日,即民國時期的國慶節)各節日相互輝映而不沖突。因此,通過對傳統和現實兩方面的考慮,中華慈幼協會認為把4月4日作為兒童節是比較適宜的👩。 上海市社會局在接到該呈文後,馬上給予了批復🧹。在批復中,市社會局指出他們打算在3月16日下午3點出面邀集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局以及上海慈善團體聯合會的代表召開一次會議🎃,向各方代表征求對此事的意見。因此🚬,屆時希望中華慈幼協會能派員與會陳述關於此事的具體意見。為此,中華慈幼協會一邊準備材料,一邊製定相關辦法大綱0️⃣,準備在會議上使用。不過🤴🏽,上海市社會局後來認為設立兒童節一事關系到全國各地🧏🏿♀️;而且該建議已經轉呈市政府及國民政府了。因此也就沒有必要由他們出面召集相關會議了。所以,他們將此會議取消😦。而對於兒童節的設立也只能靜候國民政府的命令了👐🏽。
不過🧏🏿♂️💂🏽♂️,國民政府在接到經過轉呈的文件後,對此事還是比較重視的,隨即命令行政院妥善辦理。行政院在接到國民政府命令之後就將此事轉交由教育部處理,並要求其擬定具體的紀念辦法。由於倡導設立兒童節的建議是由中華慈幼協會提出的🥚🍻。所以🎐,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在5月20日致函該會希望其能夠提供相關意見👳🏼♂️。中華慈幼協會似乎對此也早有準備🤷🏻♀️,於第二天(即5月21日)就將擬具的紀念兒童節的相關辦法呈交教育部。
隨後🧔🏼♀️,教育部製定了相關紀念辦法,並通令各省市縣教育廳局🦄。由此,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屬於兒童的節日就這樣被確定下來了🌔。自1932年開始,每年的4月4日國民政府都會舉行相關的活動來慶祝這一兒童的節日👨🏼🦰。一直到新中國建立之後,該節日才被廢止。(同時規定了每年6月1日為兒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