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炒作”一般指人們為了吸引大眾的眼球❔,通過一些手段🥡、技巧來對自己進行一番刻意的宣傳。這種現象在時下的娛樂圈中是司空見慣的🤸🏻♂️。不過在民國時期,這番功夫倒不單單是娛樂界的“特權”🚶♂️。因為不少背時的政治人物也會通過這一手段來“秀”自己一把,其中汪精衛就是一位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
1927年寧、漢合流之後,汪派人士在廣州發動了驅李(濟深)運動。中國共產黨正好借此機會發動了廣州起義。一時間汪精衛在南京國民政府中成為眾矢之的📤。因此他不得不暫時退離他鐘愛的政治舞臺,悄然到法國“休假”去了👨🏽✈️。
1931年春,蔣介石因與胡漢民在“約法”問題上發生分歧,擅自將胡扣留於南京湯山。一時間輿論大嘩🚣♂️。原先已被蔣介石各個擊破的反蔣人士又聯合起來了,於5月在廣州召集國民黨中央執監委非常會議,發表宣言否認南京政府👩🏽🏭,另行成立新的國民政府。汪精衛以其在國民黨內的資歷與聲望,被各方推舉為廣東國民政府主席。然而廣東政府的實權卻掌握在廣東地方實力派陳濟棠等人的手裏👨🏽🦳。
九一八事變發生以後,寧👮🏻、粵雙方在全國輿論的壓力之下不得不作出某種和解的姿態,宣布於(時間?)在上海召開“和平統一會議”解決雙方爭端。一直在廣州受氣的汪精衛認為這是自己出頭的好機會,便擺出一副遵從民意的姿態🦣,迫不及待地前往上海出席和平統一會議。然而結果卻令他非常郁悶👩🏿🍼👗:和平統一會議是開成了,但是在會議上唱主角的依然是南京和廣州兩地的實權人物。作為粵方名義領袖的汪精衛備受各方冷落🦺,並沒有多少出鏡的機會。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汪精衛很快時來運轉。由於南京政府奉行對日妥協政策引起全國各地廣大青年群眾的強烈不滿🧎🏻♀️➡️,此起彼伏的學生請願事件迅速成為社會輿論關註的焦點。12月7日👌🏼,上海幾家大報的記者找到汪精衛,請他談談對學生請願問題的看法。急於出頭的汪精衛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於是便以民意代表自居,發表了如下一番宏論:鑒於如此嚴重的外交局勢,人民對政府無所作為提出批評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如果政府方面不采取切實步驟阻止事態進一步惡化,而是繼續推行壓製輿論的政策,恐怕會引起民眾更大的反感。為今之計,“最好即請各民眾團體各自選出真正之代表,以組織一種民眾團體代表會議的機關”,以便於“人民與政府間意誌溝通”。[1]
第二天,《大公報》🤜🏻、《申報》👨💻、《民國日報》等具有全國影響的報刊以“汪精衛主張組織民眾團體代表會議”為關鍵詞,在顯著位置對其談話內容進行報道。此舉著實吸引了一大批人的眼球。南京政府方面顯然是為了回應汪精衛的談話🫱🏿,於12月9日召集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表示要盡快落實此前通過的“國難會議案”♘,以便“容納各方有經驗人才加入”🚣🏿。
熟諳自我炒作之術的汪精衛則乘熱打鐵👩🦽👩🏼🔧,又於12月11日在各大報紙上公開發表所謂“蒸電”,宣稱“訓政目的在訓練民眾行使政權👨🦱。故訓政時代組織政府之權,雖屬中國國民黨,而人民代表機關仍不可偏廢”🧴,因此🕟,“今日應即發起國民救國會議”👩🏼🎨,“由人民團體代表參加組織,俾得充分表現其對於國難之主張及方法。同時並由寧粵雙方選派代表參加。在此會議中須放棄對抗形勢,平心靜氣,以共謀應付國難”🤏🏻。最後他還表示:如果各界認同他提出的“國民救國會議”主張,他將進一步提出該民意機構的“組織方案及詳細條理”🤽。[2]
12月12日👩🍳🦉,汪精衛再次與各報記者進行接觸。當有記者問及“國民救國會議”與“國難會議”主張的區別時🌴🕺,汪氏故作高深地答道:“余所主張國民救國會議👩🏼🏫,其重要之構成份子🌨,為人民團體代表,此為國民救國會議與國難會議不同之點。”當有記者問到“國民救國會議”是否是臨時性的機構🧔,汪氏答曰即便國難過去了🪪,平時亦須有代表民意的機關存在💥。當有記者問起了有關“黨治”的問題時🚮,汪氏則以強調“民主政治”的高調口吻加以回答😮💨♊️。[3]
經過上述幾次連續出擊,汪精衛的公眾形象得以迅速提升。一些著名報紙(如《大公報》,《民國日報》)在“社評”一欄對汪氏的主張進行了熱烈討論。那些對南京方面頗為不滿的人士——如胡漢民、李宗仁、閻錫山🫲🏼、馮玉祥等人——也紛紛發表通電,表示竭誠擁護汪氏的主張。汪精衛通過抨擊時政自抬身價的目的得以實現。
但炒作畢竟是炒作🧘🏼♀️,它根本經不起事實的檢驗。
1931年12月15日,蔣介石通電下野。國民黨內各派系為權力重組展開新的博弈🧛🏻♂️。汪精衛暗中派出幾個心腹赴南京活動🧑🏽⚖️🍺,自己則稱病暫居上海,待價而沽💆🏽♀️。此時眾多媒體記者並沒有忘記汪精衛提出的“國民救國會議”主張,便找到在寧活動的汪派大員陳公博🦃,請他談談“國民救國會議”主張的具體內容。陳倉促之間竟然以“救國會議方案,在滬時雖有討論🧍。因對於選舉方面,頗多困難之點。斯時蔣先生通電辭職🫛,同人等即將該案決定交一中全會提出♿️,會同討論🛞,以集眾意”[4]作答🏋🏿♂️🕚。由此可見汪氏提出的主張不過是一個空洞的政治口號而已。
在隨後召開的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上,隨著國民黨內的分化組合⚓️,蔣、汪合作的新格局浮出水面。汪精衛先是當選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三常委之一🫱🏿,隨後又就任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重返權力要津的汪精衛再也不提所謂“國民救國會議”主張👨🏼🦲,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政府主導下的“國難會議”上去了。
縱觀“國民救國會議”的主張的提出和最後的不了了之👉🏼,我們不難發現它其實不過是汪精衛自我炒作過程中的一件道具而已。汪氏提出這些主張的目的根本不在促成民主政治,而僅僅是為了嘩眾取寵、自抬身價。不過鑒於他的自我炒作水平較高,所以在短時間內確實能夠“忽悠”新聞媒體和善良的民眾。
參考文獻
1🫃🏻、《申報》1931年12月11日。
2😁、同1🧘🏻♀️。
3、民國日報》1931年12月13日👩🏽🦰。
4❄️、《民國日報》1931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