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深刻地影響著全球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式一樣,正在蓬勃興起的電子政務也必將對政府的工作機製、運轉方式和行為模式等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影響著政府管理範式的構建。
一、政府管理範式的涵義
“範式”(Paradigm) 一詞是由美國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首先提出的🚴♂️,它是庫恩歷史主義科學哲學的核心👩🏼🍳。庫恩運用範式來揭示科學發展和科學革命的結構,他認為科學界是由一個流行的範式所控製的,一個範式代表科學界的世界觀🈴,它指導和決定問題⭕️、數據和理論的選擇👈🏻,直至另一個範式將其取代。庫恩還指出❕:“‘範式’一詞無論實際上還是邏輯上,都很接近於‘科學共同體’這個詞。”①由此✊🏼,庫恩將“範式”一詞的基本意思概括為“一個特定共同體的成員所共有的信念🙃、價值、技術等等構成的整體”。②
自從“範式”概念被提出以後🫱🏻,在科學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它被廣泛的應用於各學科和各個專業領域中🎨🧑🏻🦳。同樣,將“範式”理論工具應用於政府管理活動中就產生了“政府管理範式”這一概念。政府管理範式是指有關政府管理機構及其運行機製的一套假設🍐、規定🖐🏻、理念🏃、理論😔、價值標準和信念等組成的一個“科學共同體”。一個容易與“政府管理範式”相混淆的概念是“政府管理模式”,政府管理模式是指“由政府管理職能🪁、政府組織結構和運行方式決定的政府管理製度和具體管理方式的總稱”🕝🧪。③ 政府管理範式的概念比政府管理模式要更為寬泛🏂🏿,它更為強調理念和理論👦🏽,突出管理活動中的管理主體的價值取向💆🏽、管理信念以及管理機構、方法、手段的有機統一和有效運作。作為高於管理模式層面之上的政府管理範式,廣泛地存在於人類社會的各項管理活動之中並在管理活動中起著一定的支配𓀕🥔、指導地位。目前,多數學者認為政府管理範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公共行政範式、公共管理範式🙍🏽、電子政府範式。它們分別代表了三種不同的理念和價值取向:官僚製理念、企業家政府理念和互動參與理念。
二、政府管理範式的歷史演進
政府管理範式的歷史演進大致經歷了公共行政範式🚴🏼♂️、公共管理範式和電子政府範式三個階段:
(一)公共行政範式
公共行政又稱政府管理或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處理政務✢🧖,也就是處理社會公共事物🚣🏽。自有國家形態的人類社會以來, 就有公共行政管理活動🫣,它與人類有組織活動的歷史一樣漫長🚵🏻♀️。在漫長的古代社會時期💁,朝廷雖然也設置了管理公共事務的國家組織系統並形成專門掌管國事、從事公共事務管理的國家官吏隊伍,但由於當時整個社會的經濟基本上是以農業為主導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人身依附關系構成該社會的基礎🧪,社會關系和社會結構比較簡單。國家對社會的管理,主要表現為🚴🏼♀️:一是集權管理;二是人治管理;三是強製管理👒。公共行政的真正起點是近代社會,因為作為公共行政的主要載體的近代政府是在資產階級革命之後🪝,資產階級在否定封建專製的基礎上🧚🏿♀️,依據分權製衡原則🧑🏻🔬,通過憲法程序建立起來的。1887年,美國學者伍德羅·威爾遜《行政學研究》一文的發表標誌著公共行政學的產生,到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公共行政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正式形成。公共行政範式的基本特征是:政府職能以控製和管理為主、政府機構比較龐大、等級分明🏌🏿💄、政府人員和公眾之間是單向控製關系。
(二)公共管理範式
“公共管理”一詞首次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它是指“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組織和其它社會組織以有效促進公共利益最大化為宗旨👴,綜合運用政治、法律、經濟和管理等多種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以民主科學的方式行使公共權力☝🏻,依法製定與執行公共政策、管理社會公共事務、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的活動🤏。”④無疑,公共管理是在更廣更深層面上對公共資源的整合和對公共事務的協調管理🏌🏿♂️。公共管理範式的基本特征是🫱🏻:公共管理主體的廣泛性,包括政府等公共部門( Public Sector) 、非盈利部門(Nonprofit Sector) 🧙🏽、第三部門( The Third Sector) 和權威性機構(Authoritative Institution) 等社會公共組織💯;在政府職能方面,管理和服務並重;在機構設置上💁🏼♂️,追求效率🦩,引入競爭機製☂️;在政府與公眾關系上🏌🏻,強調互動參與,但相對有限。
(三)電子政府範式
電子政府(Electronic Government)也稱虛擬政府(Virtual Government)或在線政府(Government On-line)。作為政府管理的全新範式,電子政府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它是現代社會政治民主化的嶄新形式🖖🏻。電子政府是指“在實現政府政務電子化的基礎上,並主要由於政務過程電子化、網絡化影響和推動🧏♀️,促使政府機製和體系重組🚶,而形成的適應電子化🙆♀️、信息化需求的政府結構形式,實現‘政府再造’。”⑤電子政府的基本特征是🧑🏼🦱:(1)組織結構扁平化,不再是傳統的剛性的機械化的金字塔型科層製(官僚製)組織結構🌪👨🏻🔧,減少了組織管理的層次;(2)信息資源共享化,強調行政系統內部👨🏻✈️、行政系統與社會各界乃至全球的信息資源共享;(3)政府業務電子化,借助於現代信息、通信🥯、網絡技術,改變了傳統的政府辦事方式、公務處理及事務管理,政府對相關的業務等更多的采用數字化處理🖕🏻、傳輸。
三🤷♀️、電子政務在推動政府管理範式演進中的作用
(一)電子政務促進政府管理職能轉變
政府作為國家機關,所承擔的職能可謂包羅萬象,但最根本、最主要的職能是兩個:一是實現政府管理,推行政令;二是提供公共服務。在我國,傳統的政府管理比較偏重於第一項職能,片面強調管理和控製👦🏼,而忽視了第二項職能的發揮👨🏻🦯➡️,以至於官僚主義作風和“官本位”的思想頗為流行㊙️,這嚴重影響了政府在公眾心中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令的暢通。而電子政務的推行,為政府職能的轉變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工具❗️、創造了有利的環境條件👨✈️,使得政府職能由偏重管製轉向註重服務,也使得政府職能在中央與地方之間重新分配🖖🏿,擴大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權,同時電子政務的推行還給政府增加了一些新的管理職能,如對國家電子信息資源的管理職能、實現信息化社會的信息公平治理職能等。
(二)電子政務促進政府行政理念的轉變
電子政務是信息、通訊技術與現代政府管理理念相結合的產物,它促進了現代政府行政管理理念的轉變,具體是9️⃣:(1)向服務政府理念轉變,建立一個以公眾需求為導向的服務型政府,使得政府更為方便、快捷地向公眾提供服務,也使得政府對公眾意見和要求的反饋速度大大的提高🚈;(2)向責任政府理念轉變,電子政務環境下,要求政府承擔更多的職能與社會責任,能夠積極地對社會公民的要求做出回應,實現公眾的需求和利益,政府組織及其公職人員履行其在整個社會中的職能和義務,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損害要補償”;(3)向效能政府理念轉變,電子政務環境下5️⃣🚣🏻♂️,借助於計算機網絡可以進行跨部門或跨地區的電子交換作業💫、公務活動的連線辦理👩🏿🔧、傳輸電子郵件等🧜,使信息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重復建設,節約了辦公經費,降低了機構與人員的費用,使得管理服務和公務處理的成本大大降低;(4)向創新政府理念轉變,電子政務的推行要求政府必須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根據不同時期具體的國情💁♀️,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不斷地探索政府管理體製運轉的新模式與新方法𓀆,轉變舊的觀念,創新思維方式與工作方式📕。
(三)電子政務促進政府組織結構變化
傳統政府組織結構是金字塔型自上而下的科層製結構,縱向分諸多層次,橫向分諸多部門,每個層次是一個等級🦃,每個職能部門是一個封閉的獨立實體。進入信息社會,環境的多樣化和復雜化使公眾不再滿足於低效率、單向控製型權利結構,尤其是電子政務的迅速發展,打破了原有政府部門之間的物理界限,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傳統行政組織部門之間條塊分割、等級森嚴的格局🧑🏿💼,使得行政組織的結構形態由高聳向扁平化👨🏻🍳🪬、網絡化轉變📿🧑🏼🎤。註重組織機構之間的橫向聯系和溝通⚠📚,強調機構與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重視自我管理和民主監督🍏,減少了政府管理的層次🐝,降低了政府管理的能耗,提升了政府的溝通效率和行政運作效率,順應了政府管理在信息網絡時代的發展要求。
四、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府管理範式的構建
(一)政府管理範式的彈性化發展
彈性化政府是指“對於不斷變化著的行政環境,能夠機動靈活地采取各種措施並製定相應的政策,從而有效地適應各種新形勢和回應各種新的挑戰,使管理高效化且充滿活力的政府。”⑥彈性化政府是與傳統政府治理範式相比較而言的一個概念,也是現階段人們改革傳統政府治理範式的一種有效的選擇方案。電子政務環境下,彈性化政府的核心思想是彈性化管理🍘,堅持以社會為本位,在市場經濟條件和民主政治的實踐中培育社會自主運行的健全機製,采取民主的社會自治思想🤹🏽♂️,即使對社會的控製和幹預,也是從屬於服務的目的💮,能夠隨時根據社會的要求和環境的變化而調整自我,在彈性化的應對措施中不斷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在人事管理上,主張招募大量臨時工以適應政府工作的變動性並節省政府行政成本🧲;在組織結構上,主張精簡政府內部機構,建立一些臨時性機構以取代永久性的傳統部門和機構,使政府擁有較大的彈性,充分發揮政府人員的潛能和創造力👩🏻🏫。
(二)政府管理範式的協同化發展
網絡時代的重要特征就是社會的信息化和政府的信息化,政府信息化的主要內容就是電子政務♝。電子政務的推行改變了政府的組織結構、管理職能及行政觀念📃,因此改變了政府的形態🥒,進而改變了政府的管理範式🚵🏼♀️。這就要求政府必須采取協同管理的治理範式👩🏽🚀,從而改變傳統政府的層級集權體製,改變金字塔型自上而下的科層製結構🧑🏼🦲,解決部門林立所帶來的諸多問題等。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府協同管理範式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政府內部縱向分權協同管理;二是政府各部門之間橫向整合協同管理🧑🏽🍳;三是政府與其他管理主體協同管理🧔🏽。前兩個方面是政府內部的協同管理,而第三個方面是政府與外界的協同管理🪯。這三個方面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內部協同管理是主體🫅🏻,與外界協同管理是補充,內外結合,缺一不可🚴🏽♀️。這將在客觀上要求政府部門強化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地方政府上下級之間、同級政府各部門之間以及政府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協同🚶🏻♂️➡️,改變原有的條塊分割❗️、相對孤立的管理體製,以處理未來政府與企業🪵、政府與民間組織、政府與社會公民之間的關系。
(三)政府管理範式的創新化發展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 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府管理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如 “數字鴻溝”問題✥、“信息孤島”問題、資源整合問題👨👧👦、政府管理職能、行政方式轉變問題👎🏻👳🏻♂️、政府管理流程再造問題等等🕊,這就要求必須進行政府管理創新。政府管理創新是指“政府機關不斷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外部環境的變化🤵♂️👩🏿🏭,重新整合各種資源要素,以適應、滿足和引導社會發展需求⚂,從而達到政府管理與政府服務水平的最優化。”⑦觀念和理論創新是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府管理創新的前提和基礎;製度創新、技術創新是關鍵🏃;政府業務流程創新、服務創新、工作方式創新是重要內容🔥。通過這種創新,構建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促進社會公平、適應管理社會和公共事物需要的現代政府管理範式。
結論:目前🤽🏻,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還處於初步發展階段👨👦👩🏻,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但不容置疑,電子政務為信息網絡時代的政府管理提供了較好的範式,未來政府管理也會越來越朝著彈性化、協同化、創新化方向發展,我們必須順應並堅持政府管理範式的此種發展趨勢。
註釋:
①[美]托馬斯·庫恩:《必要的張力》(中譯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91頁
②[美] 托馬斯·庫恩著, 金吾倫😻、胡和新譯:《科學革命的結構》,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第157頁
③杜治洲,電子政務與政府管理模式的互動,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頁
④黃健榮:《論公共管理之本質特征、時代性及其它》,《公共管理學報》2003年第3期
⑤劉寶潤🤦🏻👵:《對電子政務與電子政府概念的理解和關系比較》,《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6年7月
⑥賀翔:《彈性化政府模式對我國政府管理的啟示》🤠,《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第3期
⑦姚國章🧘🏽♂️:《電子政務基礎與應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