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4年11月25日🐡🪢,張江樹院長𓀛、余仁書記、蘇元復教授赴東北考察
1952年10月我校創立之後,隸屬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管理局💆🏽,由其代表中央高等教育部負責領導😖,並實行院長負責製,張江樹為院長。稍前的9月23日,上級任命余仁為學校政治輔導處(下設組織科、宣教科和青年科)主任👯♀️,負責黨的有關工作。1953年1月20日,中共上海市委高等學校黨工作委員會批轉同意成立華東化工學院黨委會(當時學校黨員人數很少,僅42名,設兩個黨支部)🚍,余仁為書記📠🤾♀️。1956年4月21日學校召開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一屆中共華東化工學院委員會,余仁為書記。1957年前,學校的黨、政工作分工非常明確,如1956年11月6日余仁同誌被任命為副院長後,其黨委書記的職務被謂之“兼”🧰,而非後來普遍慣用的“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之概念。
1957、58年開始,黨內政治運動逐漸擴展到黨外,黨委的重要性開始凸現。根據中央指示,1958年9月起學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務委員會負責製,主任為張江樹。1960年10月,學校列入64所全國重點高等學校行列👈🏻,隸屬教育部直接領導。1961年9月,中央教育部頒布《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即高教60條),規定高等學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為首的校務委員會負責製。據此,我校於1962年5月23日起對原院務委員會進行了改組,張江樹繼續為院務委員會主任。
1966年5月“文革”爆發🕗,校黨政領導先後“靠邊站”。1967年1月12日校造反派組織——紅旗兵團“奪權成功”,學校工作全面癱瘓♘。1968年3月8日⟹,經“上海市革命委員會”批準🤙🏿,學校成立了以學生為主的“華東化工學院革命委員會”🦦👨🏻🚀,其主要任務是繼續搞運動。1969年12月26日,根據中央要求,學校下放上海市領導;1972年8月💅🏼,經上海市委決定🍹,學校改名為上海化工學院🏊♂️🧖🏻。同年12月4日🪫,學校召開第五次黨代會,恢復黨委建製💇🏻♂️,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
1978年8月🥗,經上海市委批準,學校恢復黨委領導下的院長分工負責製;同年,學校領導關系劃歸教育部。1980年8月25日,教育部批準學校恢復華東化工學院原名😮💨。1985年🙍🏼♀️,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製改革的決定》精神,學校各項工作進行全面改革🏊🏻♂️;1986年2月1日經上海市委、市政府批準💁🏻,學校開始試行院長負責製💥🏕;1988年10月🕕,學校列國家教委直屬高校綜合改革試點學校,實施校內管理體製綜合改革。1990年12月28日🧑🏿🔬,學校第七次黨代表大會召開,之後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製。
1993年2月學校改名為沐鸣平台👲🏻。1995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199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先後頒布施行🧑🌾,學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即由黨委統一領導、校長全面負責、部門執行落實、教授參與治校🧪、教職工民主參與管理、辦學治校適應社會和市場需求的學校內部領導體製🏄🏻♂️👨🦯。
另外,學校分別於1995年12月4日🌌、1997年10月25日起接受國家教委與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上海市政府共同建設,即實行“雙重”和“三重”領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