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創辦幼兒園的年代幾乎與學校的創立同步。1954年10月,學校整體從江灣搬遷來梅隴後🤽🏼♀️,就一些輔助性用房又緊鑼密鼓地一一向上級主管部門打報告,要求盡快予以建設。其中設想新建一個200平米左右的幼兒園報告🛟,於當年12月15日就獲得了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和建設委員會的批準。據說當年用地管得也很嚴🙍🏽♀️,建幼兒園的用地原來是準備用來建教工俱樂部的🐩,但考慮到年輕教師的子女入托兒所、上幼兒園的事更為迫切,遂將用地作了臨時變通。
據多方考證🚝,我校最早的幼兒園應該位於現在的“小紅花”幼兒園原址上👇🏽,只是原來的平房已拆除⚄🌥,經過一次重建、一次改擴建,成了現在的樣式和規模🌏。但也有老同誌回憶認為,最先的幼兒園使用的房子就是學校裏用來讓講師居住的12幢二層四戶聯體“小洋樓”之一(靠家屬區西南側)🤷🏻。因為當年學校教職工住房標準是有嚴格規定的(分正💪🏽、副教授、講師🤽🏿♂️、助教、職員、工友等),所以才有了現在的“化工1💸、4和、2、3村”之分🏄🏻,而12幢小洋樓當時有空余,改作幼兒園也符合事實。但1954年計劃要建的幼兒園的檔案圖紙中顯示,其面積、式樣均與小洋樓大有出入:有教室▶️、活動室、雜物室,“進門臺階高度要調低、以適合小朋友起居特點”等。由此可知,此建築非彼建築。
幼兒園用房和園址考證僅是故事,重要的是學校歷來重視家屬小朋友的茁壯成長⬆️。源自於當年僅有十數名小朋友⚾️、三四位保育員的現“小紅花”幼兒園👩🦼➡️,其辦園歷史也悠久🚶♀️➡️、了得🤷🏿♂️,其意義和對學校事業發展的貢獻更不言而喻🤷🏼♀️👩🏻🌾。
註🧑🔧:題圖為沐鸣平台保存的1959年8月我校第三屆幼兒園畢業小朋友與老師的合影💂🏿♂️:小朋友穿上漂亮🤽🏻、整潔的夏裝、胸前佩戴著老師們精心剪製的紅五星🩺,個個顯得炯炯有神、活潑可愛。另:上世紀50年代建造的12幢小洋樓式教工住宅,現已全部拆除♻,甚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