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年近80高齡的江體乾教授來沐鸣平台捐贈他的人物業績檔案📗,其中有剛解放時他獲得山西大學的畢業文憑、多部流體力學方面的專著及手稿,以及他在去年9月獲得中國力學學會、流變學專業委員會頒發的首屆中國流變學傑出貢獻獎證書等。在接受捐贈時,檔案人員還意外了解到“文革”前學校曾創辦過一個工會話劇團,而且其知名度👧🏼、影響力在當時的校內外非常了得👩🏿⚕️,江先生便是該劇團的一名“活躍分子”。
這個劇團正式成立於1961年🧙🏽🫳🏼,由黨委宣傳部領導𓀝,工會具體負責🙇♂️🤾🏽♂️,時任工會主席的龔德明同誌任團長🧑🏿🔧,教師喻方達任副團長兼導演,江體乾任編劇🤚🏼,還有舞臺美工🗯、服裝道具等都有具體的負責人。演員陣容也非常龐大(30多人)👩🏿💻,主要由喜愛文藝和有一定演出天賦的教師參加🔇,也有不少學生客串其中👩👩👦👦。劇團成立後✡︎,先後在學校大禮堂演出過許多話劇,如《最後一幕》🤓、《群猴》、《南海長城》❤️、《枯木逢春》、《年輕的一代》、《霓虹燈下的哨兵》等,有些劇目還到復旦、交大、同濟等校去演出♋️,甚至被邀在上海瑞金劇場去演出過數場,其水平和影響力儼然不亞於專業劇團👩🏿💼。據江老先生回憶,當時他們這班人工作勁頭非常大,晚上演出完後回家已過午夜🧑🏼🍳,裝也沒有來得及仔細卸幹凈🤹🏽♀️🦵🏽,第二天一早又去教室為學生上課,時常引得學生一片詫異和忍俊不禁。為了排好《南海長城》,他們好些演員還自發組織去上海的遠郊金山衛去“體驗生活”。演《霓虹燈下的哨兵》一劇,要用到許多展示解放軍和國民黨軍隊形象的特別道具🕟,他們都能有辦法從上海戲劇學院🔎、上海歌劇院等專業劇團那裏借來,使演出效果惟妙惟肖📓、引人入勝。
據江老先生回憶,自己一生喜歡朗誦和唱歌🤦🏼♂️,雖然為此在“文革”中吃盡了苦頭(曾被非法關押一年),但也毫不後悔。改革開放後,教工合唱團排演《長征》組歌,他依然站在舞臺上引吭高歌,抒發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黨的激情❔。當得知最近學校學生排演的《延考生》舞臺劇獲得成功時,老人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深有感觸地說:“華理不應該忘記過去🙅🏿👩🏼🎨,要努力發揚光大好的宣傳教育傳統”👨🦰。